9月18日上午, “中阿汉语翻译联合培养项目”开学典礼暨 “阿盟国家高级翻译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英伦厅举行,来自埃及、突尼斯、约旦、苏丹、摩洛哥、黎巴嫩以及阿尔及利亚等7个国家的13名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构建“新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于2016年开年之际访问埃及、伊朗和沙特三个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东沿线各国的对接。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号召,促进中阿双边关系的发展,培养阿汉高级翻译人才,外交部和教育部合作设立“中阿汉语翻译联合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以全额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
上外作为该项目在国内的唯一承办院校,从本学年开始招生,项目暂定为期5年,面向具有中国语言和文学专业背景的阿盟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工作的优秀职员和有意于从事汉语翻译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学生将在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与高级翻译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进修和口笔译实践训练。两个学院秉持培养阿盟国家紧缺尖端翻译人才的方针政策,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动态调整,确保学生结业时达到较高的翻译水平。结业后,学生须与阿盟秘书处保持经常性联系。
应邀出席本次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的校外嘉宾有: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外交部亚非司论坛办主任徐晨、阿盟驻华代表处参赞MOHAMMED AL-SHAFEE、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等。
上外校长曹德明、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红玲、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以及本次项目的部分授课教师蔡伟良教授、陈杰教授、王广大教授、张秀丽博士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曹德明在致辞中,首先对参加本次培训项目的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巩固提高汉语语言水平,熟练掌握阿汉互译技能,成为传递中阿友谊的使者。随后,他介绍了本项目的大致情况以及课程设置,除了必修的语言技能课程,学校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选修课程,全方位、多视角地向学生呈现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最后,他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祝愿,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语言与翻译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进一步深化中阿友好关系,促进中阿经贸与文化往来,构筑中阿友谊的桥梁。
阿盟秘书处参赞MOHAMMED AL-SHAFEE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目前,阿拉伯国家的高校和学生都非常重视中文学习,阿盟也支持并鼓励开展阿汉翻译培训项目,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中文与翻译,成为阿盟国家在中国真正的使者,更好地增进中阿了解与互信,促进中阿关系发展。
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在致辞中提到,今年年初,习主席对沙特、埃及以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阿友谊不断深化。他还提到了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签署了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合作备忘录,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互译工程将进一步加深中阿人民对两国文字、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相互了解,增进两大文明间的进一步交流与联系。李成文随后与学生亲切沟通互动,询问大家刚才曹校长的讲话能听懂多少,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回答,他借机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在一年的中阿互译学习之后,能够听懂100%。最后,李大使对上海市教委以及上外表示感谢,祝愿同学们在上海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在致辞中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上海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在上海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规模,介绍了上海市政府设立的“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用于资助来沪攻读学位教育的优秀外国留学生,也表示希望在座的同学能够获得上海市政府奖学金来上海攻读学位。丁主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走走多看看,领略上海独特的文化魅力与风俗人情。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还举行了“阿盟国家高级翻译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上外将会作为阿汉高翻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培养中阿友谊的使者,构建中阿友谊的桥梁。
揭牌仪式结束后,嘉宾与学生合影留念,记录下了中阿友谊蓬勃发展的难忘时刻。
最后,上外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为全体同学做了题为《当前中国中东外交》的专题报告,同学们认真聆听,收获颇丰。
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作为本项目的牵头部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近年来相继承接了上海市教委实施的上海暑期学校“中东国家项目”与“一带一路国家项目”,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出了更多知华、亲华、友华人士。